新聞網訊 近日,我國科學家基于水熊蟲的多組學和抗輻射機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。軍事科學院軍事醫(yī)學研究院張令強團隊和楊冬團隊,聯合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王立志等國內其他相關研究團隊,經過6年多潛心研究,發(fā)現并成功建立河南高生熊蟲的實驗室培養(yǎng)體系,繪制其高質量基因組圖譜,結合轉錄組、蛋白質組響應輻射的動態(tài)變化及關鍵分子功能和機制研究,揭示了耐受超強輻射的關鍵機制。研究成果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發(fā)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雜志。 我?;A醫(yī)學院免疫學專業(yè)2020級碩士研究生葛正平為共同一作(共一第二位,導師張令強研究員),青島大學基礎醫(yī)學院為第二完成單位。
水熊蟲是一種微小的水生無脊椎動物,可耐受超強輻射、高溫、高壓、低溫、干燥等多種極端環(huán)境,甚至能夠在外太空真空環(huán)境中生存,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生物醫(yī)學應用價值。研究團隊發(fā)現,在水熊蟲中起抗輻射作用的分子轉入人源細胞后,可以顯著提升后者的抗輻射能力,顯示出重要潛在應用前景,為研制人類抵御超強輻射損害的“金鐘罩”找到了理論依據。針對水熊蟲抗逆機制的研究,將可能更新人類對生命系統(tǒng)基本構成原理和運行機制的認識。本項研究成果,開啟了人類全面認識超強輻射耐受機制的大門。
論文鏈接:https://www.science.org/doi/10.1126/science.adl0799